Featured image of post 白經濟作者來聊聊:2017 回顧

白經濟作者來聊聊:2017 回顧

白經濟在各位讀者的支持下已平安的度過了兩歲生日。不過從讀者的角度來看白經濟以來,您有沒有好奇過,那麼作者群是如何看待這些文章呢?白鯨小編邀請了幾位作者來談談過去一年特別讓他們印象深刻的文章。本篇另外整理了我們整年每周一篇的文章以及 Facebook 上關於經濟學的動態。

又逢一個年度的開始,慘澹經營的 (?) 白經濟在各位讀者的支持下已平安的度過了兩歲生日。不過從讀者的角度來看白經濟以來,您有沒有好奇過,那麼作者群是如何看待這些文章呢?在邁入 2018 的這周,白鯨小編邀請了幾位作者,來談談過去一年特別讓他們印象深刻的文章。

( 標題及原文連結,可點進去回顧一下。)


唸碩士可以加薪多少?

讀研究所可以讓薪水增加多少?把研究所畢業的薪資平均拿來減去大學薪資平均,不就得到答案了?但這數字錯其實得離譜。 原因在於每個人適合念研究所的程度不同,而這無法觀察的差異才是決定加薪多少的關鍵。

楚門: 這篇用簡單的方式呈現一個核心概念:為什麼我們沒辦法把兩種學歷的平均薪資差異說成「唸碩士會多賺多少?」同理,疑惑自己究竟該選擇建中還是附中的學生,面對的也是同樣的問題。從這討論延伸的重點是,如果經濟學家想好好回答唸碩士可以多賺多少這樣的問題,他們會需要什麼樣的資料?雖然現在資料越來越豐富,回答這問題需要的是人們各種特質彼此交互作用下的分布(統計學上稱為「聯合分配」),而這不是單純靠著累積大量資料就可以達到的。

Crusoe: 那麼面臨選高中、選擇是否唸研究所等決定的學生該怎麼辦?如果拿平均相減無法提供答案,他們該怎麼做決定?會不會從這有限的資訊出發已經是最佳的選擇?看到這種文章,面臨這些選擇的人可能反而會更迷惘。

楚門: 我們只能提供關於平均的觀察,但最重要的還是個人決策中個人對自己的了解。我們有辦法提供關於個人決策的建議嗎?如果沒有細部的建議,他們看了可能只會覺得人生很灰暗。

Crusoe: 過去曾有研究顯示,某些運動項目的職業運動員出生月分集中在 1 到 4 月,原因在於選擇青年培訓隊的制度為求方便,常常把同一年出生的小孩分在同一組。運動員小的時候還在發育,差幾個月就有不小的落差,因此如果同年出生的分在一起,容易讓年底出生的球員居於劣勢,所以就讓前段月份出生的學生比較有自信,取同時也獲得更多上場時間。青少年時上場時間的差異,使得這些球員在成年後,雖然幾個月的年紀差距已經不是關鍵因素,依然享有一定程度的優勢。從這研究看來,天分也許注定,但運動員的成功更取決於上場時間等努力的因素。對於必須做決定的人來說這也算是好消息:選擇時顧慮的往往是自己的天分、性格是否「適合」某一條路,但努力與練習依然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呱牛: 從這正面的訊息回到我們(或是只有我)一貫讓人不悅的風格,單純討論「唸碩士可以多賺多少」、「我去建中還是附中表現會比較好」等問題時,除非已經有完整研究,不然我們能給的答案好像多數會是惹人厭的「我不知道,但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其他給你建議的人也不知道。」


經濟學不是科學

如果把科學研究定義成「科學家先是提出一個可驗否的假說,再進行實驗。若從實驗上能反覆驗證這項假說,那這個假說就是科學的。」那麼經濟學不是科學。 然而就算經濟學不算是實驗科學,經濟學家依然有些方法可以嘗試推論因果關係,藉以驗證理論並提供建議。 另外,即使是實驗,也是得審慎設計、小心執行和進行事後的檢查,也無法擺脫假設帶來的限制。

這篇當時曾激發一些爭辯,可以在 Facebook 發文下方的討論回顧,作者也另外在白經濟粉絲頁發文回應

楚門: 我同意作者「是不是科學不重要」的看法,但作者選擇了「實驗科學」這種比較狹隘的定義,是否一定需要實驗?在做研究的時候,只要能重複驗證基本上就是好的方向了。如果真的要強調實驗,在經濟學界也有實驗經濟學、也時常利用統計學上功能與實驗相當的自然實驗。

呱牛: 但經濟學確實有些領域不太強調實驗這回事。這篇文章當時激起的反感包括兩個來源。一個是認為作者湊了一個方便達成他的論點的定義,認為這種辯論方式過於簡便;這部分的攻擊我覺得算是有道理。另一種主要是沒把文章看完或看懂,對於「科學」兩字過度執著,其中心理就像某些年代大學新設系所時,總愛在系名上再冠個「科學」、「工程」。但把科學限縮在實驗確實也離一般的討論太遠,即便是最近甫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重力波研究,其理論最有力的證據也是觀察既有的現象,而非實驗。


愛他,就不要餵他?— 談「移轉謬論」

當有人無條件地將一筆錢送給你,這在經濟學上稱為「移轉」。 這篇舉例說明,如果忽略價格與市場,我們很容易高估接受移轉者獲得的好處。

RedHerrings: 很多人會覺得經濟學家喜歡的「反直覺」,只是建立在經濟學家漂亮假設下才違反直覺。這篇文章對經濟學徒來說還是有趣,但還是需要向讀者交待為什麼現實世界不一樣。

Crusoe: 這篇的觀念其實在前面提到的實驗研究上就有還不錯的應用。在研究補助學校對提升教育品質的影響的時候,有些研究單位會先隨機發給一些學校補助,然後觀察該校教育品質的變化,稱為隨機控制試驗 (Randmonized Controlled Trials,簡稱 RCT)。在做這類研究的時候,研究人員會擔心補助改變了當地教育資源的價格,使得最後的結果不只來自直接的補助,也吸收了改變教育資源市場所帶來的影響。因此,RCT 的研究也會需要擔心價格的效果讓實驗的結論無法推到全面的結果。這篇所講的現象其實就是 RCT 研究者在擔心的事。


如果讓你挑選某時某地,你想誕生在哪裡?

如果讓你自由挑選下輩子要出生在人類歷史某年代的某國時,你應該會先想降落在富足的地區。 那麼,你該怎麼比較不同地區與年代之間何者比較富足呢?

呱牛: 這篇用穿越劇該穿越到哪的討論,重新呈現長期經濟成長以及生活水準的概念。這篇應該是我看過同時介紹名目 GDP、實質 GDP、以及長期的生活水準變化最有趣的文章了。

Crusoe: 我那樣寫就是希望讀者不會馬上發現我要講的是這兩個觀念,現在被你給講出來了!


轉職寫程式,是趨勢還是泡沫?

轉職寫程式到底有沒有賺頭?感謝美國勞動統計局的新資料,我們好像可以直接看看轉職可以多賺多少了? 但只要考慮資料蒐集背後的邏輯,我們就會發現就算有「哪種工程師賺多少」這類的資料,我們也無法確切回答這問題。

友好單位知了新聞 Cicadata 代表 Miss Moss: 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拿資料快樂的畫一些圖,然後隨意解讀一些結果。資料科學界雖然有一些標準的作法,但在業界有些號稱在做資料科學、數據分析的單位,實際的做法還是看圖說故事。 這篇雖然和標題關係不大,但是是應用並解讀資料的好示範。


Miss Moss 插播: 給出沒在台大附近的朋友,誠摯推薦大家去看看 PTT 的 NTU 版上的問卷文都送哪些飲料,可以有效尋覓好喝的飲料店。


過去兩年中,有沒有哪些白經濟文章讓你覺得特別有趣?有所收穫?或是太過簡單/複雜?不知道在講些什麼?白經濟的讀者從專業經濟學家到第一次接觸這些觀念的高中生都有;每個讀者的不同觀點,都是每篇文章開啟新的討論的絕佳機會。歡迎來稿白經濟或留言給小編,選一篇白經濟文章與我們討論。

最後,白經濟兩年來的營運經費主要仰賴讀者贊助。如果我們的文章曾經帶給您一些樂趣,也請您不妨考慮贊助白經濟,分攤網站主機與域名租用的經費,以維持網站的營運,或是作為對我們文章的鼓勵。不論金額大小,我們都會很感謝的!歡迎參考我們的贊助頁面


文章回顧

經濟學很深奧?

經濟學是什麼?

諾貝爾經濟學獎是什麼?

看螢幕學經濟

生活中的經濟學


用經濟理論看世界

政策分析

社會議題


經濟學的跨領域應用

法律與經濟

財金與經濟

跟著經濟學家學新方法


動態回顧

今日經濟學家


經濟趣聞動態


圖片來源:Christopher Michel、白經濟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誠如白鯨記裏頭的鯨魚,我們所追捕的社會議題,其背後的真實訊息,對每個讀者而言可能有不同意義:它或許象徵著人類的極限及不可抗力;它或許純粹滿足人們對真相的渴望;它也可能只是一個謎。不論真相為何,也不論真相對你而言代表著什麼,我們都在此誠摯邀請你一同踏上追尋白鯨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