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age of post 該選經濟系或念經濟學嗎?

該選經濟系或念經濟學嗎?

到了選校系、選課季節,總有許多人想問:經濟學在學什麼?這個問題真的是大哉問,相信每一個唸過經濟學的學長姐都有不同的想法,甚至一個人就有兩種看法也說不定,在《10 個經濟學徒的 11 套經濟學》之中,有幾位白經濟小編告訴你,他們怎麼看待這門學問。

雖然你可能只是高中生或沒怎麼接觸過經濟學的朋友,但當你打開電視或報紙在報導一些經濟新聞,聽到像是 GDP、通貨膨漲這種指標,很耳熟但好像又不是很懂他們的作用是什麼,到底《GDP 可以做什麼?》、《通膨目標怎麼訂?》可以先給你基本的經濟概念認識。


經濟學好深奧?諾貝爾獎理論好難懂?

說到經濟學,好像常聽到有人會批評和質疑《人是理性的嗎?》大家都是《自私自利的經濟人?》,難道《經濟學是新自由主義嗎?》想必很多人心中都有類似的問號。每個人好像都有《自由經濟的靈魂》,但到底《自由市場哪裡自由?》談到市場競爭,真的是《罪該萬死的惡性競爭?》但這些問題聽起來沒那麼容易回答,一般人好像在生活中也用不到。

然而經濟學並非這種遙不可及的學問,當你在考慮《今天午餐吃什麼》、《今天晚餐吃什麼》的時候,其實你已經是在做成為優秀經濟學家的訓練。又或者偶爾讀占星算個性時,看到《風象星座,個性好強不認輸,特別會考試? (1) | (2) | (3) | (4)》,這敘述其中也隱含著經濟學當中的統計概念。而當你看電視、電影、運動時,裡面的劇情也隱含著經濟概念,像是《月薪嬌妻》、《月光下的藍色男孩》、《賽局奪魂鋸 (1) | (2)》、《NBA轉隊疑雲》,原來可以用這麼輕鬆的方式學賽局和選擇等經濟概念。

當然如果這些很吸引你,或許你對經濟學已經產生熱情且想成為一流經濟學家,目標拿《諾貝爾經濟學獎》成為《不一樣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大師》,不仿讀這些成功學者的成長背景及有趣故事。雖然這些諾貝爾獎的理論不是很容易,但他們的研究探討《日常經濟學》、《契約理論》,其實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非想像中的難以理解。


經濟學與其他領域的邂逅

當然在大學,就算選擇主修經濟,還是有很多其他科系的學問值得去學,並且和經濟學做結合,像是如果你有考慮:

雖然經濟是社會科學,不代表我們不能做實驗,可以進入《伊可納米的實驗室》、來《跟著經濟學家玩實驗:合成一個經濟體》,有的《自然實驗:無法重製的人生/歷史》提供經濟學家解決問題的素材,但《社會科學能重製嗎?》,給了經濟學家一些挑戰,如何去克服這些研究上的困難,變成經濟學家的重要課題。而有的人認為《經濟學不是科學》,這種話題,就留給各位讀完經濟學之後回去辯駁。


教室外的經濟學:關心時事和讀課外書

當然,學了這些經濟工具之後,不仿關心及應用至社會周遭的議題,看一看《經濟學家如何解讀言外之意》。幾年前的學運,讓人們看見《台灣貿易困境與對策》,然而在《公平貿易之外》,有許多面向值得我們重新思考,可以《回顧學運,前瞻未來》,看看自己,想想別人,但《哪個國家最 … 呃,最什麼?》和別人比較經濟數據之前要先知道為何而比。

政府在經濟活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會推行《刺激內需:修理紗窗~換玻璃~》的經濟政策,然而我們是否該《相信政府的刺激內需政策?》、《政府是經濟成長的推手嗎? (1) | (2)》,這種仰賴政府的想法好像並非完全有效果。而政府想要不斷促進經濟發展,但是《人類發展有沒有終點?》又是另一個好問題。

近來我們常討論的經濟政策像是《前瞻計畫》、《長照與年金的隱憂》、《一例一休的經濟學模型》,這些政策該如何定?《政策不確定的成本》是多少?政府《對富人課稅有沒有效果?》是否《要放 Uber 進來嗎?》… 而說到《黨國資本主義》和《政商關係如何影響金融市場和政策》,對你我的生活有沒有直接影響?

此外,中央銀行的政策其實與我們生活也很息息相關,但《央行在想什麼?》、為何要採取《貶值救出口—12 A 彭神哪裡神?》等政策,其中的道理在學過經濟之後,可能顛覆大家的既有看法。


而經濟最讓人直接有感的可能就是薪水和物價,大家對於是否《調漲基本工資—少數贏家或全民勝利?》存有疑問,那先從《關於基本收入的兩三事》開始認識,但調漲未必是絕對的好事,可能會有《基本工資害死你?》的情況發生。

大家都想問《為何台灣人才出走嚴重?1 | 2》,許多人將原因歸咎為《明明不只香蕉的價碼,為什麼把我當猴子?》,再加上《物價會漲所以薪資不漲》,害得大家認為自己只有身處《窮忙的宿命:高工時的鬼島台灣?》,心想著《如果讓你挑選某時某地,你想誕生在哪裡?》的問題。然而即便很幸運能領到不錯的薪水,也想問《百萬年薪可以排第幾名?》和《富不過三代?臺灣的所得流動》議題。

最後考慮種種原因,有的人還是選擇離開台灣,但《人才出走一定不好嗎?》也有的人選擇留在台灣,可是卻不敢生養下一代,《那些年 消失的六萬女嬰 1 | 2》造成《缺學生的不只大學!207 所小學的招生警鐘》,但其實《別讓少子化嚇唬你!》,或許沒大家想像中的糟糕,而這些都是值得讓人思考的話題。


身處民主社會,《經濟學如何看待民主化?》談到選舉活動,《為什麼是票票等值?》遇到颱風天,是不是《放對假就有票?》這種《買票新民主》的《政治遊戲:舉舉手就像民主》,所帶來的《投票的困境 — 獨裁者的詛咒》,這些都可以是《執政者的習題:台灣人認同跟飯碗有什麼關係?》。該如何解決,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讓大家認真探討。

其他議題還包含徵兵議題,為何《徵兵為什麼比募兵貴?》,到底《徵兵制的成本究竟該怎麼計算?》。說到前陣子剛過的同性婚姻法案,經濟學家可以《談歧視的經濟學》和《談同性婚姻的經濟效率》,研究到底《誰支持同性婚姻?從出生世代與教育程度觀察》,這些都是經濟學家可以研究的範圍。

除了課堂上的知識之外,也鼓勵大家多讀課外書,像是《窮人經濟學》、《反對民主》、《聯邦法官的行為》、《教堂經濟學》、《推力》等書籍,看作者如何將經濟學應用至不同方面的研究。話說買書時也可以想一下《圖書統一定價是出版業的救星嗎?》和《為什麼村上春樹還是槓龜》之類的話題。


小結

In here, we eat and sleep in economics - Gary Becker (1992 年諾貝爾獎得主,於芝加哥大學經濟系對學生的訓勉)

以上舉了許多例子,說明經濟學探討的議題可能比你想像中來得更多,值得我們好好探索。如果你還是高中生,可以看一下《台大怎麼上:誰是台大學生 2.0》,考上好大學,考慮選擇經濟系。而如果你已經是大學生,或許有人會質疑《大學生沒國際觀?》,多修讀經濟學課程書籍並且與國內外時事結合,那你已經是《踏出新手村前夕的經濟學家》。

至於未來要不要念研究所?再一次運用經濟學知識,想一下《唸碩士可以加薪多少?》。希望各位學完經濟學之後,在看待事情和思考上都能有新的啟發,享受從經濟角度出發思辨問題的樂趣!


封面圖片:美國經濟學會 AEA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誠如白鯨記裏頭的鯨魚,我們所追捕的社會議題,其背後的真實訊息,對每個讀者而言可能有不同意義:它或許象徵著人類的極限及不可抗力;它或許純粹滿足人們對真相的渴望;它也可能只是一個謎。不論真相為何,也不論真相對你而言代表著什麼,我們都在此誠摯邀請你一同踏上追尋白鯨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