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一個年度的開始,慘澹經營的 (?) 白經濟在各位讀者的支持下已平安的度過了兩歲生日。不過從讀者的角度來看白經濟以來,您有沒有好奇過,那麼作者群是如何看待這些文章呢?在邁入 2018 的這周,白鯨小編邀請了幾位作者,來談談過去一年特別讓他們印象深刻的文章。
( 標題及原文連結,可點進去回顧一下。)
唸碩士可以加薪多少?
讀研究所可以讓薪水增加多少?把研究所畢業的薪資平均拿來減去大學薪資平均,不就得到答案了?但這數字錯其實得離譜。 原因在於每個人適合念研究所的程度不同,而這無法觀察的差異才是決定加薪多少的關鍵。
楚門: 這篇用簡單的方式呈現一個核心概念:為什麼我們沒辦法把兩種學歷的平均薪資差異說成「唸碩士會多賺多少?」同理,疑惑自己究竟該選擇建中還是附中的學生,面對的也是同樣的問題。從這討論延伸的重點是,如果經濟學家想好好回答唸碩士可以多賺多少這樣的問題,他們會需要什麼樣的資料?雖然現在資料越來越豐富,回答這問題需要的是人們各種特質彼此交互作用下的分布(統計學上稱為「聯合分配」),而這不是單純靠著累積大量資料就可以達到的。
Crusoe: 那麼面臨選高中、選擇是否唸研究所等決定的學生該怎麼辦?如果拿平均相減無法提供答案,他們該怎麼做決定?會不會從這有限的資訊出發已經是最佳的選擇?看到這種文章,面臨這些選擇的人可能反而會更迷惘。
楚門: 我們只能提供關於平均的觀察,但最重要的還是個人決策中個人對自己的了解。我們有辦法提供關於個人決策的建議嗎?如果沒有細部的建議,他們看了可能只會覺得人生很灰暗。
Crusoe: 過去曾有研究顯示,某些運動項目的職業運動員出生月分集中在 1 到 4 月,原因在於選擇青年培訓隊的制度為求方便,常常把同一年出生的小孩分在同一組。運動員小的時候還在發育,差幾個月就有不小的落差,因此如果同年出生的分在一起,容易讓年底出生的球員居於劣勢,所以就讓前段月份出生的學生比較有自信,取同時也獲得更多上場時間。青少年時上場時間的差異,使得這些球員在成年後,雖然幾個月的年紀差距已經不是關鍵因素,依然享有一定程度的優勢。從這研究看來,天分也許注定,但運動員的成功更取決於上場時間等努力的因素。對於必須做決定的人來說這也算是好消息:選擇時顧慮的往往是自己的天分、性格是否「適合」某一條路,但努力與練習依然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呱牛: 從這正面的訊息回到我們(或是只有我)一貫讓人不悅的風格,單純討論「唸碩士可以多賺多少」、「我去建中還是附中表現會比較好」等問題時,除非已經有完整研究,不然我們能給的答案好像多數會是惹人厭的「我不知道,但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其他給你建議的人也不知道。」
經濟學不是科學
如果把科學研究定義成「科學家先是提出一個可驗否的假說,再進行實驗。若從實驗上能反覆驗證這項假說,那這個假說就是科學的。」那麼經濟學不是科學。 然而就算經濟學不算是實驗科學,經濟學家依然有些方法可以嘗試推論因果關係,藉以驗證理論並提供建議。 另外,即使是實驗,也是得審慎設計、小心執行和進行事後的檢查,也無法擺脫假設帶來的限制。
這篇當時曾激發一些爭辯,可以在 Facebook 發文下方的討論回顧,作者也另外在白經濟粉絲頁發文回應。
楚門: 我同意作者「是不是科學不重要」的看法,但作者選擇了「實驗科學」這種比較狹隘的定義,是否一定需要實驗?在做研究的時候,只要能重複驗證基本上就是好的方向了。如果真的要強調實驗,在經濟學界也有實驗經濟學、也時常利用統計學上功能與實驗相當的自然實驗。
呱牛: 但經濟學確實有些領域不太強調實驗這回事。這篇文章當時激起的反感包括兩個來源。一個是認為作者湊了一個方便達成他的論點的定義,認為這種辯論方式過於簡便;這部分的攻擊我覺得算是有道理。另一種主要是沒把文章看完或看懂,對於「科學」兩字過度執著,其中心理就像某些年代大學新設系所時,總愛在系名上再冠個「科學」、「工程」。但把科學限縮在實驗確實也離一般的討論太遠,即便是最近甫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重力波研究,其理論最有力的證據也是觀察既有的現象,而非實驗。
愛他,就不要餵他?— 談「移轉謬論」
當有人無條件地將一筆錢送給你,這在經濟學上稱為「移轉」。 這篇舉例說明,如果忽略價格與市場,我們很容易高估接受移轉者獲得的好處。
RedHerrings: 很多人會覺得經濟學家喜歡的「反直覺」,只是建立在經濟學家漂亮假設下才違反直覺。這篇文章對經濟學徒來說還是有趣,但還是需要向讀者交待為什麼現實世界不一樣。
Crusoe: 這篇的觀念其實在前面提到的實驗研究上就有還不錯的應用。在研究補助學校對提升教育品質的影響的時候,有些研究單位會先隨機發給一些學校補助,然後觀察該校教育品質的變化,稱為隨機控制試驗 (Randmonized Controlled Trials,簡稱 RCT)。在做這類研究的時候,研究人員會擔心補助改變了當地教育資源的價格,使得最後的結果不只來自直接的補助,也吸收了改變教育資源市場所帶來的影響。因此,RCT 的研究也會需要擔心價格的效果讓實驗的結論無法推到全面的結果。這篇所講的現象其實就是 RCT 研究者在擔心的事。
如果讓你挑選某時某地,你想誕生在哪裡?
如果讓你自由挑選下輩子要出生在人類歷史某年代的某國時,你應該會先想降落在富足的地區。 那麼,你該怎麼比較不同地區與年代之間何者比較富足呢?
呱牛: 這篇用穿越劇該穿越到哪的討論,重新呈現長期經濟成長以及生活水準的概念。這篇應該是我看過同時介紹名目 GDP、實質 GDP、以及長期的生活水準變化最有趣的文章了。
Crusoe: 我那樣寫就是希望讀者不會馬上發現我要講的是這兩個觀念,現在被你給講出來了!
轉職寫程式,是趨勢還是泡沫?
轉職寫程式到底有沒有賺頭?感謝美國勞動統計局的新資料,我們好像可以直接看看轉職可以多賺多少了? 但只要考慮資料蒐集背後的邏輯,我們就會發現就算有「哪種工程師賺多少」這類的資料,我們也無法確切回答這問題。
友好單位知了新聞 Cicadata 代表 Miss Moss: 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拿資料快樂的畫一些圖,然後隨意解讀一些結果。資料科學界雖然有一些標準的作法,但在業界有些號稱在做資料科學、數據分析的單位,實際的做法還是看圖說故事。 這篇雖然和標題關係不大,但是是應用並解讀資料的好示範。
Miss Moss 插播: 給出沒在台大附近的朋友,誠摯推薦大家去看看 PTT 的 NTU 版上的問卷文都送哪些飲料,可以有效尋覓好喝的飲料店。
過去兩年中,有沒有哪些白經濟文章讓你覺得特別有趣?有所收穫?或是太過簡單/複雜?不知道在講些什麼?白經濟的讀者從專業經濟學家到第一次接觸這些觀念的高中生都有;每個讀者的不同觀點,都是每篇文章開啟新的討論的絕佳機會。歡迎來稿白經濟或留言給小編,選一篇白經濟文章與我們討論。
最後,白經濟兩年來的營運經費主要仰賴讀者贊助。如果我們的文章曾經帶給您一些樂趣,也請您不妨考慮贊助白經濟,分攤網站主機與域名租用的經費,以維持網站的營運,或是作為對我們文章的鼓勵。不論金額大小,我們都會很感謝的!歡迎參考我們的贊助頁面。
文章回顧
經濟學很深奧?
經濟學是什麼?
諾貝爾經濟學獎是什麼?
看螢幕學經濟
生活中的經濟學
用經濟理論看世界
政策分析
- 政府是經濟成長的推手嗎?(1)
- 政府是經濟成長的推手嗎?(2)
- 前瞻計畫 (1): 公共投資的利與弊
- 一例一休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 一個一例一休的經濟學模型
- 物價會漲所以薪資不漲——院長在想什麼?
- 荷包縮水 - 為什麼還設通膨目標?
- 愛他,就不要餵他?— 談「移轉謬論」
社會議題
經濟學的跨領域應用
法律與經濟
- 有錢判生,沒錢判死(上)
- 有錢判生,沒錢判死?(中)律師制度再思考
- 員工殺人,老闆也要一起賠嗎?
- 防衛性醫療?
- 司法院大法官第748號解釋摘要
- 法官的經濟學:導讀《聯邦法官的行為-理性選擇與實證》
- 法學與行為經濟學的邂逅:《推力》導讀
財金與經濟
- 資產訂價 101 - 套利與訂價 (1)
- 資產訂價 101 - 效率市場假說 (2)
- 資產訂價 101 - 番茄醬經濟學與套利限制 (3)
- 投資學 101:到底怎麼做投資?
- 公司金融在研究什麼?
- 股市走高就容易泡沫嗎?
- 政商關係對金融市場和政策的影響
- 台灣銀行業的問題就是 overbanking 嗎?
跟著經濟學家學新方法
動態回顧
今日經濟學家
- 0104:Anthony Atkinson
- 0117:George Stigler
- 0202:Dale Mortensen
- 0209:Joseph Stiglitz
- 0214:Eugene Fama
- 0228:Paul Krugman
- 0303:Stephen Ross
- 0305:James Tobin
- 0305:Daniel Kahneman
- 0306:Alan Greenspan
- 0322:Kenneth Rogoff
- 0329:Roger Myerson
- 0329:Robert Shiller
- 0404:Julio Rotemberg
- 0408:John Hicks
- 0418:Bengt Holmstrom
- 0419:James Heckman
- 0429:Peter Diamond
- 0430:Simon Kuznets
- 0504:William Baumol
- 0508: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 0515:Paul Samuelson
- 0516:Merton Miller
- 0613:John Nash
- 0616:William Sharpe
- 0617:George Akerlof
- 0618:Franco Modigliani
- 0701:Myron Scholes
- 0701:Robert Fogel
- 0719:Thomas Sargent
- 0726:Edmund Phelps
- 0731:Robert Merton
- 0731:Milton Friedman
- 0823:Kenneth Arrow
- 0823:Robert Solow
- 0906:Stanley Fischer
- 0915:Robert Lucas
- 2017 克拉克獎得主:Dave Donaldson
- 2017 諾貝爾獎得主:Richard Thaler
經濟趣聞動態
- 歧視所帶來的長遠影響
- 回家可以不加班嗎?
- 經濟及財金學術年度盛會
- 英雄不怕出身低,出身寒微的基金經理人比較會賺錢
- 統計學期末佛腳:假設檢定的救贖
- 大麥克指數
- 經濟的真相是什麼
- 年度最難數學題:父母紅包要給多少?
- 大吃大喝除夕夜,胖了一圈又一圈
- 培養美國經濟博士生的大學部母校: 1997-2002年
- 經濟理論與實證研究的趨勢變化
- 健康生活從經濟不景氣時開始培養?
- 白經濟小教室: 一張圖看懂近百年總經研究發展
- 利用新聞內容評估市場風險
- 得獎烏龍
- 新台幣有匯率操控的嫌疑嗎?
- 日光節約時間有什麼效果?
- 你的薪水可以排第幾?
- 搞笑經濟研究
- 克拉克獎(John Bates Clark Medal)
- 另類投資移民: 移民後代與投資祖籍國家
- 數字不分藍綠
- 經濟學家的英文教室:寫作不使用太多”and”
- 經濟學家安全驗證
- 經濟學家安全驗證:解答篇!
- 白經濟小教室:就業數據如何解讀
- 信任的演化
- 文武兼備的經濟學家
- 諾獎得主齊聚一堂
- 最新洗錢揭密!天堂島文件 Paradise Papers
- 關於「經濟不是科學」一文
圖片來源:Christopher Michel、白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