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age of post 2019 克拉克獎 — Nakamura 和實證總經

2019 克拉克獎 — Nakamura 和實證總經

克拉克獎 (John Bates Clark Medal) 創立於 1947 年,有年輕版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之稱,頒獎對象為 40 歲以下的年輕美國經濟學家,或者在美國工作的外國優秀學者。今年此獎項是頒給柏克萊大學的 Emi Nakamura,成為 Susan Athey (2007), Esther Duflo (2010), Amy Finkelstein (2012) 之後,另一位優秀的女性經濟學家獲獎。Nakamura 的研究領域是實證總體經濟研究,也是繼 Lawrence Summers 於 1993 年獲獎之後,再一次有總體經濟學家獲得克拉克獎。


關於 Nakamura

Nakamura 從小在加拿大成長,父母和外婆都是經濟系教授,就讀高中時,到父親任教的英屬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UBC) 修習經濟學,開啟她對經濟學的興趣。在普林斯頓大學完成大學學位,後至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在哈佛期間,其指導教授包含知名總體經濟學家 Robert Barro,產業經濟學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的翹楚 Ariel Pakes,Nakamura 將後者的研究方法,引入總體經濟研究,嘗試解答過去難解的總體經濟研究議題。

Nakamura 目前的研究方向在實證總體研究,和其另一伴 Jon Steinsson 共寫許多研究,議題橫跨財政和貨幣政策如何影響經濟體,各商品價格變化和通膨之間的關係,使用新型的個體資料解答舊有的總體研究議題,為總經研究注入新活水。


財政政策如何影響經濟體?

目前許多已開發國家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是否應該通過增加政府支出來刺激經濟。 經濟學家對這個問題的意見,存在嚴重分歧。雖然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政府支出的增加可能產生很大的「乘數效果」(multiplier effects),意思是政府的支出,可以帶動更多的經濟產出,達到刺激經濟的效果。但許多其他學者對此效果持懷疑態度,有些人甚至認為政府支出的增加,可能會損害經濟復甦。

但這類政策辯論很難有實際證據支持,舉例來說,在金融危機時,政府傾向於在產出低的時候增加支出,所以到底是經濟產出影響政府支出,還是政府支出影響經濟產出,這種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因果關係判斷問題,不容易解決。正如同我們以前的文章所說,相關性並不意味著因果關係。要解決此問題,需要的是某種「自然實驗」,即政府支出的偽隨機變化 (pseudo-random variation)。

為了解決此研究問題,Nakamura 和 Steinsson 使用政府的軍事支出,由於關於美國的戰爭是由地緣政治因素造成的,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與當時美國經濟狀況無關。 並且美國的軍費開支,在各州區域間的差異十分不同,例如當美國的軍費支出總額增加1%時,加州的軍費支出平均上升佔該州 GDP 的 3%,而伊利諾州的軍費開支僅增加該州 GDP 的 0.5% 左右。利用各州間的軍事支出佔 GDP 的差異,他們得出乘數效果大約是 1.5,也就是當一個州的政府支出增加 1% 時,該州的 GDP 可以增長 1.5%。

使用各州軍事支出的差異巧妙之處在於,當加州相對於伊利諾州的軍事支出增加時,整個美國的政府政策是相對固定不變的,首先,美國的整體軍事支出占總體 GDP 長期保持穩定,而改變只在各州之間。 其次,美國聯準會不會對於加州和伊利諾州有不同的利率,這可以避免財政政策的決策,是受到貨幣政策的影響。同樣的道理,美國國會也不會通過法案,提高或降低加州跟伊利諾州的稅率,來應對不同的軍事支出,而軍事支出並非各州負擔,因此各州也不會以此調整州稅。


貨幣政策如何影響經濟體?

總體經濟學的另一個核心問題:貨幣政策如何影響經濟體? 回答這個問題的挑戰是,大多數的利率變化都是有原因的。 例如,如果央行或聯準會採取降息的政策,那他們可能是看到現在的經濟表現不好、產出降低。但此時要再研究聯準會採取此政策,會如何影響產出和經濟表現,就會產生因果問題,究竟是經濟產出的情況 (A) 影響貨幣政策 (B),還是貨幣政策 (B) 影響經濟產出的情況 (A),很難斷定其關係。

為了解決此問題,Nakamura 和 Steinsson 觀察當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公布利率調整, 30 分鐘內美國國債市場的價格變化,他們宣稱這些時候的債券價格和利率變化,是由聯準會的政策和聲明引起的,而不是對其他經濟或政治事件的反應。他們的研究發現當聯準會做出升降息的決定時,可被視為一種對市場的訊息。例如當聯準會調升利率,市場會解讀聯準會對於經濟基本面持樂觀看法,才會採取此政策。而此訊息對於未來的經濟產出,有正面的影響。


價格多久會改變?

經濟學人曾寫過一篇文章,探討許多經濟學家想要了解的一個問題:價格變化的頻率如何?他們將價格移動的頻率比喻成交通號誌,向人們發出訊號,如果燈光很容易變化,資源可以容易重新分配。但如果價格具有黏性 (sticky price) 或者僵固性 (price rigidity),經濟體的調整也會變慢。在經濟學的教科書中,經常會用「菜單成本」(menu cost) 來做比喻,也就是一般餐廳如果訂好餐點價格,在短期內不願意調整價格,怕會讓客人不開心,即便食材的原物料價格上漲。但當通貨膨脹很高的時候,不常調整餐點售價,對於餐廳是很大的負擔。

貨幣和財政政策如何對經濟體產生影響,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價格的黏性程度。假設央行增加兩倍貨幣供給量,如果價格反應完美迅速,則所有商品的價格也應該翻兩倍,雖然名目利率改變,但實質利率不變,因為通膨率也會相對應改變。但如果價格調整緩慢,央行調降名目利率,會造成實質利率也下降,從而增加產出。 換句話說,緩慢的價格調整,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使產出增加。

Nakamura 和 Steinsson 的研究使用美國國家統計局 (BLS) 的資料,他們發現幾個現象。雖然從整個經濟體來看,平均價格會經常變化,但其實價格調整,高度集中在某些行業。 有些商品(ex: 服飾、汽油)的價格會在一個季度內反複調整,而其他商品(ex: 服務,經濟學人的文章提到律師費很少打折)通常在短期不會調整價格,所以並不像過去的研究顯示,其實大部份的商品價格調整並未經常改變。 而在高通膨的時候,店家比較常更動價格,符合菜單成本的模型預測。但是他們的研究也發現價格變化有季度性,在每年第一季時更加頻繁。


小結

Learning more things about how the world works will help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ideology - Emi Nakamura from WSJ

Nakamura 曾在一場演講中提到,很多人開玩笑將總體研究類比氣象學 (meteorology) 的研究,因為兩者都對長期預測十分不準確。但她也提到,過去的人們由於不了解天氣現象,因此會敬拜天神祈求風調雨順或者下雨,但隨著氣象學研究的進步,愈來愈多人們相信專業的氣象預報員,而不再只是祈求上天。

同樣的在總體經濟學,雖然現在的研究,仍不足以讓我們完全理解財政或貨幣政策的確切效果如何,但如果有更多學者投入研究,總體經濟研究可以提供我們了解有關世界如何運作的訊息,將有助於減少意識形態的影響,相信未來會有更多證據可以幫助政策討論,達到幫助政策制定的目標。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 AEA, Bloomberg, WSJ, Economist, Vox, NBER Report
  • Nakamura, Emi, and Jon Steinsson. “Five facts about prices: A reevaluation of menu cost model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3, no. 4 (2008): 1415-1464.
  • Nakamura, Emi, and Jon Steinsson. “Monetary non-neutrality in a multisector menu cost model.”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5, no. 3 (2010): 961-1013.
  • Nakamura, Emi, and Jon Steinsson. “Price rigidity: Microeconomic evidence and 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Annu. Rev. Econ. 5, no. 1 (2013): 133-163.
  • Nakamura, Emi, and Jon Steinsson. “Fiscal stimulus in a monetary union: Evidence from US region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4, no. 3 (2014): 753-92.

封面圖片:AEA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誠如白鯨記裏頭的鯨魚,我們所追捕的社會議題,其背後的真實訊息,對每個讀者而言可能有不同意義:它或許象徵著人類的極限及不可抗力;它或許純粹滿足人們對真相的渴望;它也可能只是一個謎。不論真相為何,也不論真相對你而言代表著什麼,我們都在此誠摯邀請你一同踏上追尋白鯨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