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age of post 2018 克拉克獎 — 機制設計與教育政策

2018 克拉克獎 — 機制設計與教育政策

克拉克獎 (John Bates Clark Medal) 每年大約會在四月下旬頒獎,這個獎項有年輕版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之稱,頒獎對象為 40 歲以下的美國經濟學家,或者在美國工作的外國學者。克拉克獎於 1947 年創立,為的是紀念 John Bates Clark 的百歲冥誕,他是資本制度的倡議者及著名新古典學派 (neoclassical) 經濟學家。此獎項今年則是頒給麻省理工 (MIT) 的教授 Parag Pathak。

2018 年克拉克獎得主:Parag Pathak

Parag Pathak 出生於 1980 年 6 月 8 日,研究領域是機制設計 (mechanism design)。大學就讀於哈佛應用數學系,Pathak 在訪問中指出,當時對經濟學感到有興趣,並且希望運用統計和數學結合到公共政策。因此他在博士階段跟隨 2012 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Alvin Roth,並選擇機制設計作為研究主題,將其研究應用至教育系統,實際協助紐約的公立學校分配。改善學校和學生的配對效率,讓更多學生能進入自己想念的高中就讀。


解決學生和學校的配對問題

根據報導,在以前波士頓的學生可以選取三間學校作為志願,但此時學生們面臨到底該把目標定高,放明星學校進入自己的選校名單,還是要選取排名較低的學校,以提高錄取機率,變成學生和家長兩難的問題,而之前在波士頓,有 20% 的學生做了錯誤性的策略,在紐約則是 1/3。

Pathak 和 Roth 設計出一種制度,如果學生的第一選擇被學校拒絕,可以修改他們的選校名單,同樣的選校方式會繼續重複至第二輪、第三輪…直到每個學生都有學校念為止。這個方式使得學生只需要決定他們的選校志願順序即可,學生與家長不必繼續花費力氣,揣測填志願有沒有什麼特殊秘訣。

明星學校真的會提升學生成績嗎?

有許多家長會為了小孩的升學,而將戶口遷移至可以上好學校的學區,將小孩送至明星升學學校或私立學校,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在更好的環境下學習,考上好的高中或大學。

然而根據 Pathak, Abdulkadiroglu, Angrist 的研究,他們檢視紐約和波士頓地區的明星學校 (exam school) 是否對於學生的升學考試 (SAT)、大學先修 (AP) 成績有所幫助,結果發現這些明星高中,對於學生的成績提升效果十分有限,上好的學校和學生有好的測驗成績並無直接因果關係。

特許學校該不該限制?

此外 Pathak 的研究也出現在教育政策的辯論上,特許學校 (charter school) 在美國是由州政府出資,但交由私人經營,因此兼顧低學費和經營有效率的特點。但也有的文章指出特許學校只是瓜分政府補助其他公立學校的資源,並未能提升學生的學業表現。

然而 Pathak 等人研究波士頓的高中教育系統,發現該區的特許學校可以提升學生的成績。雖然 Pathak 等人的研究給予特許學校正面的評價,但波士頓居民於 2016 年底投票,決定限制增加特許學校的招生量。


小結

在 2017 年美國的經濟研討會,Esther Duflo 在年度演講也是將經濟學家比喻成水管工人 (plumber),當經濟體遇到類似漏水和堵塞的紕漏時,經濟學家有責任要能觀察和修補我們所遭遇的困境。

Pathak 的博士指導教授 Roth 也曾在 1990 年代替美國住院醫生設計派任系統,解決醫院和醫生的分發和配對問題。 另外 Roth 也設計配對系統幫助病患找尋到適合的腎臟,造福許多需要等待器官進行移植的病患,拯救無數生命。

有愈來愈多經濟學家像是 Pathak 和 Roth,將經濟理論模型與現實資料做結合,來幫助政府和民眾判斷政策是否有效果,為有爭議性的社會議題提供另一思考面向。


補充資料:克拉克獎簡介

首屆得主是 Paul Samuelson, 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人 (1970)。此後每兩年頒獎一次,直到 2009 年開始改為每年頒獎。在 1947-91 年間的頭 22 位克拉克獎得主,有過半數 (12 位) 已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肯定,獲得兩獎項的平均間隔約為 22 年。

克拉克獎近年來有不少女性獲獎,包括 Susan Athey (2007), Esther Duflo (2010), Amy Finkelstein (2012)。而 Roland Fryer (2015) 則成為第一位非裔 (African American) 得主。非美國出生的經濟學家則包含 Daron Acemoglu (土耳其, 2005), Emmanuel Saez (法國, 2009), Esther Duflo (法國, 2010)。

在歷史上 40 位得主中,以畢業的博士班來統計,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為其母校最多,兩校占所有得主的 50%。而在 1999 年之後的 15 位得主,有將近半數 (7 人) 畢業於麻省理工經濟博士,可以說是克拉克獎的培養搖籃。

圖 1:克拉克獎得主博士的畢業學校 (放大按這裡)
資料來源:Wikipedia

得主多半是哈佛、麻省理工、史丹佛、芝加哥大學的教授,這些獲獎人也是學術界的明星,成為各頂尖學校積極爭取的人才,根據報導,近幾年有三位得主 (Raj Chetty, Matthew Gentzkow, Yuliy Sannikov) 皆在得獎後,轉至史丹佛大學任教。

圖 2:克拉克獎得主,該年任教的學校 (放大按這裡)
資料來源:Wikipedia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 Abdulkadiroğlu, Atila, Joshua D. Angrist, Susan M. Dynarski, Thomas J. Kane, and Parag A. Pathak. “Accountability and flexibility in public schools: Evidence from Boston’s charters and pilot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6, no. 2 (2011): 699-748.
  • Abdulkadiroğlu, Atila, Joshua Angrist, and Parag Pathak. “The elite illusion: Achievement effects at Boston and New York exam schools.” Econometrica 82, no. 1 (2014): 137-196.
  • Abdulkadiroğlu, Atila, Parag A. Pathak, and Alvin E. Roth. “The new york city high school matc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5, no. 2 (2005): 364-367.

圖片來源:美國經濟學會 (AEA)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誠如白鯨記裏頭的鯨魚,我們所追捕的社會議題,其背後的真實訊息,對每個讀者而言可能有不同意義:它或許象徵著人類的極限及不可抗力;它或許純粹滿足人們對真相的渴望;它也可能只是一個謎。不論真相為何,也不論真相對你而言代表著什麼,我們都在此誠摯邀請你一同踏上追尋白鯨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