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age of post 職場性別平等政策會帶來平等嗎?

職場性別平等政策會帶來平等嗎?

育嬰假對於夫妻雙方的效果是否相同?研究發現,在學術圈當中,在育嬰假期間「長聘鐘暫停」的政策事實上對男方更為有利,對女性的幫助相對卻較少。即使是限定女性的育嬰假,也並沒有對女性有更多幫助。這可能是家務分工不同造成的結果。

這個世紀以來,人們越來越重視性別平等議題;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面向,就是不同性別間在工作上的平等。過去許多研究已經指出,在某些高技術的專業工作中(如:醫師、律師等),女性除了從業比例較低之外,以行業內的薪資分布來說,女性高薪者的比例也普遍比男性少。

男女之所以在工作成就會有差異,其中一個可能的假說是「家庭斷層」:女性在家庭中通常需要負擔照護者的角色,因此在工作升遷的過程中,人力資本與工作經驗的積累經常會因為育嬰等需求而斷裂。因此,在一些研究中,我們也發現育嬰假的實施,對於女性勞工的就業率及薪資有時會有負面的影響。

家庭斷層的現象,對於高技術專業的女性還會有另一個層面的影響。在高技術職業中,只要短暫離開職場,就很有可能難以回歸。尤其在技術進展較快的產業中,半年至一年不等的落差,也可能對長期職涯產生負面效應。即使回到職場,女性也會因為在職涯初期中斷工作,未來獲得升遷的機會相對減少。

針對這樣的現象,其中一種或許可行的解方,是設計性別中立的家庭照護制度。舉例來說,如果我們讓男女性勞工都可以請育嬰假,並假設所有人都會請育嬰假,那麼家庭責任對於女性的影響就有可能相對減少。雖然這可能不完全是這類性別中立育嬰政策的初衷;不過世界上許多國家也的確都有類似的制度。

然而,2018 年在《美國經濟評論》發表的一篇論文,卻指出在大學的性別中立政策,事實上可能會影響到不同性別的新進學者拿到長聘教職的機率。Heather Antecol、Kelly Bedard、及Jenna Stearns三位學者使用美國前五十大經濟系的學者資料,檢驗育嬰假對於學者職涯的影響。

對於一般的新進教授,他們需要在五至六年內向系內的長聘委員會提出申請。若是新進教授的研究與教學品質滿足長聘委員會的要求,新進教授就可以長期留在該校,大多數情形不會再另外有資格審查。因此,對於新科學者們來說,最初的六年幾乎就是決定職涯的關鍵。但是對於有育嬰需求的學者來說,從學界斷裂一年,非常可能影響到接下來的學術生涯。因此為了確保性別平等,有些學校提供「長聘鐘暫停」的政策:在學者的小孩出生一年內,學者可以申請時間暫停,讓長聘審查的時間可以延後。如此一來,學者的職涯就比較不會受到育嬰的影響。在某些學校,不論是男性或女性學者,都可以提出長聘暫停的申請──這聽起來非常合理,畢竟本來就不該只有女生擔負養育小孩的責任。

然而,在研究中卻發現:平均而言,在男女皆可申請育嬰政策實施之後,男性在第一份教職的長聘申請成功率比起政策實施前高了17%,然而女性的成功率卻比先前減少了19%!為了找出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研究中也檢視了新進學者的期刊發表情形。他們發現,在政策實施後,男性學者在頂尖期刊上的發表數量增加了,但女性學者卻沒有影響。

從以上的數據中,我們或許可以推論出下面的故事:同樣在育嬰假期間內,女性可能因為必須隨時滿足嬰兒的需求,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在真正育嬰上。而對於男性來說,除了育嬰假期間工作與家庭時間的分配較為彈性之外,男性也可以「策略性」使用育嬰假(例如:在新研究要開始全力進行時請假,以迴避部分教學負擔)。正因為男女性使用育嬰假方式的不同,這個看似性別友善的政策,實際上卻加深了性別間「家庭斷層」的影響。作者們也另外檢驗了非性別平等育嬰假(限女)的效果,但對女性的幫助並不顯著。

那麼究竟怎麼樣的政策可以真正幫助女性勞工呢?這並不是一個能夠簡單回答的問題。至少以這個故事來說,真正在背後驅動的因素,或許是家庭分工的形態。對於異性婚姻中的男性來說,你的成功可能還真是由你背後的女性貢獻的。如果想為平等盡一份心力,就從好好對待你身邊的人開始,讓他也能騰出心力拚搏事業吧!

延伸閱讀

「我是學經濟學的女生」—經濟學的男女比例失衡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誠如白鯨記裏頭的鯨魚,我們所追捕的社會議題,其背後的真實訊息,對每個讀者而言可能有不同意義:它或許象徵著人類的極限及不可抗力;它或許純粹滿足人們對真相的渴望;它也可能只是一個謎。不論真相為何,也不論真相對你而言代表著什麼,我們都在此誠摯邀請你一同踏上追尋白鯨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