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可能,但長期不是。無論多英明神武的幾大建設,或多遠見卓識的幾年計畫,都無法創造持續的經濟成長。政府在「持續性經濟成長」中的角色,是維持一套「有創新誘因」的遊戲規則。
這篇文章介紹了「執照」(職業特許)制度的經濟分析,同時將其應用在律師執照制度,主要論點為,執照制度會使得法律資源集中於有錢人上。同時也用成本效益分析的方式,比較公設辯護人與法扶律師的好壞。最後,以調查資料顯示,法扶確實發揮一定的成效。
瘋狂的 2016 年到了尾聲,這篇文章整理了白經濟今年發表的各類文章與動態。感謝讀者及鯨豚好友的鼓勵與回饋,明年我們會繼續加油,也祝大家都有個很好的新年!
白經濟讀者因閱讀了本站《讀者投書:為何台灣人才出走嚴重?看看經濟學家怎麼說》一文,而想進一步暸解「人才出走」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當天因時間有限來不及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所以寫成文章,從「誘因」來分享一個容易被忽略的角度:人才「出走的機會」其實增加了「變成人才」的誘因。
對經濟學家來說,除了司法獨立的經濟後果之外,同樣有趣的而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政客會讓司法獨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