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age of post 只要有房子,就是世界前 10% 有錢人?

只要有房子,就是世界前 10% 有錢人?

猜猜看,要躋身世界財富前 10% 的有錢人,資產門檻是多少新台幣呢?台灣又有多少人握有高於世界 90% 的人的財富呢?或許你已經成功受到標題影響,往下調整猜測的數字,但這個答案,可能還是會出乎你意料之外。

作者:missmoss @ 知了新聞 Cicadata;貢獻比較低的第二作者:呱牛 @ 白經濟

猜猜看,要成為萬惡的世界頂層、擁有財富排名位於前 10% 的有錢人,資產門檻是多少新台幣呢?

或許你已經成功受到標題影響,往下調整猜測的數字,但這個答案,可能還是會出乎你意料之外。 答案是大約 224 萬新台幣。1

圖 1: 全球財富分配各十分位數的財富門檻
說明: 原資料為 2017 年年中數據,以美金計價。此處按 2017 年 7 月的美金兌台幣匯率 30.3 換算。
來源:Credit Suisse 報告,見附註。

聽起來相當不可思議對吧?新台幣 224 萬,在很多縣市,可能差不多是一間小套房的房價,在台北市大安區,大概相當於一間廁所。如果擁有任何一間位於台灣的房子,擁有的資產金額,大多都遠超出 224 萬許多。依照數據,我們幾乎可以說,在台灣擁有房子,在世界財富的排行榜上,就贏過全世界 90% 的人。

原來我的生活,比那麼多人,還要好嗎?「站在世界的頂層」這個敘述,對覺得生活日益艱難的許多人們,相當違反直覺。


224 萬是怎麼來的?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 )每年年底,都會發行世界財富資料的報告書,統整包含國家、年齡層、資產類型等切面的財富分布資料。2

圖表擷取的,正是報告書中的「十等分位財富分布」統計資料。先將全世界的人口,由財富少到多依序排列,接著將人口分成十等分,第一組(PR 0)就是最窮的 10% 人口,而第十組(PR 90)就是最有錢的 10% 人口,然後標出從第二組開始的每一組,踏入該組的財富門檻是多少。3

從世界的尺度來看,只要有大約新台幣 11 萬左右的財富,就勝過全球一半的人口。4 聰明的讀者一定可以馬上想到,「全球」包含了非洲,發展中的印度與中國,這些地區都有龐大的人口,而且大部分生活在貧困之中,可能只擁有非常少、甚至是負的資產。這些人是財富十等分第一到四組(PR 0-40)的主要組成。

但金字塔底層的範圍比我們想像得更廣。

若只計算成年人,這個底層包含了 35 億成人,佔全球成人的 70%,這 35 億人擁有的財富加起來,只佔世界上總財富的 2.7%。但人數只佔全球成人人口 0.7% 的頂端人群,卻坐擁世界上 46% 的財富。

數字對比乍看相當驚人,不過這 0.7% 的頂端人口數,大約為 3600 萬人,好像聽起來也沒那麼嚇人了?


邁入富有的中國,與兩極化的歐美

圖 2: 不同區域的財富分配,以各十分位數所佔全球人數比例呈現
來源:Credit Suisse 報告,見附註。

這張圖可以從「財富在全世界各 PR 值區間的人聚集在哪?」的角度來看。假如想知道財富 PR 90 的人集中在哪,縱軸上就選 90,然後往右看過去:北美洲佔了 PR 90 約 25% 的人數 ( 實際數字為 24.82%),非洲只有 0.79% ⋯⋯等等,往右將各區域的比例加起來就是百分之百。

另一種角度是針對每個地區來看。例如非洲與印度的人口多數集中在財富淨值的後段,而印度又比非洲分散一些、也有更多人聚集在世界財富的中位數附近。北美和歐洲的多數人口聚集在分配的前段,但美國有一大群淨值在 PR 10 以下的人,反映很多美國人手上有大量貸款的生活狀況。排除印度和中國,亞太地區看起來分佈相對平均。而中國的脫貧故事以及偏愛儲蓄的現象,也呈現於中國裝了世界上大量的 PR 60 到 PR 90 人口。


半數台灣人,財富排名在世界前 10%

圖 3: 台灣的財富分配,以各十分位數約略人數呈現
來源:Credit Suisse 報告,見附註。

看向上圖縱軸 PR 90 對應的人數,大約落在 1000 萬人左右。不同於歐洲或者北美,有大量人口因貸款造成資產為負的狀況,財富落在 PR 30 以下的台灣人口,少到無法從圖上看見。對於世界財富分配不均感到憤怒是很正常的情緒。不過在情緒之外,實際看看資料也會發現,在世界財富分配現況下享受財富的果實的不是只有「反正不是我」的有錢人;基本上,有生之年能在台灣買一下一個殼的人,在世界的尺度下都是踩著現況、享受世界上半數人口難以奢望的好處。

如果轉而觀察金字塔的頂層,2017 年年中,財富位於世界前 1% 的台灣人,總共有 54 萬人,比 2016 年增加了 4.8 萬人。世界前 1% 的財富門檻大約是新台幣 2300 萬元。5

同樣一組財富資料,有時貧與富的差距聽起來是殘忍的對比,符合人們時有的、對不平等的想像。但將資料往貼近我們生活的方向一比,卻也發現自己有時竟也站在被天平所偏愛的那一端。讀資料最有趣的部分,正是在此。如果你對這些帶來強烈矛盾感的數字,開始感到疑惑了,或許兩週前的白經濟舊作〈X 個人拿走全世界一半的財富?如何閱讀統計數字〉,能提供一些思路上的參考。


延伸閱讀

同一組資料,別人怎麼討論:經濟學人 You may be higher up the global wealth pyramid than you think(此篇使用 2016 年資料,因此數字會略有不同)


  1. 76,754 美元,按資料年度的美元匯率計算。報告中指出,絕大多數的財富集中於分配的前段,而且時常跨國流動;在這些情境下匯率比起個別地區的物價是更有指標性的價格,因此報告中的數字按匯率換算,非購買力平價 (PPP) 結果。 ↩︎

  2. The 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s Global Wealth Report 2017,頁面上亦可找到過去年度的報告書。 ↩︎

  3. 原資料為美金,為方便讀者閱讀,已換算成新台幣。由於報告書統計的是 2017 年年中數據,此處換算的美金兌台幣匯率,亦採 2017 年 7 月的 30.3。 ↩︎

  4. 3,582 美元,按資料年度的美元匯率計算。 ↩︎

  5. 770,368 美元,按資料年度的美元匯率計算。 ↩︎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誠如白鯨記裏頭的鯨魚,我們所追捕的社會議題,其背後的真實訊息,對每個讀者而言可能有不同意義:它或許象徵著人類的極限及不可抗力;它或許純粹滿足人們對真相的渴望;它也可能只是一個謎。不論真相為何,也不論真相對你而言代表著什麼,我們都在此誠摯邀請你一同踏上追尋白鯨的旅途。